干透的魚塘
宜賓日報記者 王忠遠 李美琪 攝影報道
水井干枯、田地龜裂,稻谷在田里直接被烤“熟”……這是記者8月18日以來在旱情較嚴重的江安縣仁和鎮來龍村看到的真實情景。
仁和鎮海拔600米至1000米,林業資源豐富,享有“百竹?!敝雷u,其中來龍村位于仁和鎮的最高地理位置。18日早晨,記者一行驅車兩個多小時,又爬了一段山路抵達來龍村,此時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濕透了,腳上雖然穿著鞋子,但感覺如同踩在火爐上一般,陣陣灼痛。
龜裂的田地
今年70歲的鄭永芳婆婆是來龍村團山子組村民,種糧食是她和老伴的主要收入來源,但她說,他們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下雨了,持續高溫造成她家4畝多稻田大面積枯黃。說完,她帶記者來到她家的稻田旁,只見稻田開裂嚴重,大部分稻谷枯黃發白。
老人隨手摘了一把稻穗,用手輕輕一捏,碎了,全是粉末。
稻谷一捏就碎
沒有了收成,老兩口怎么生活?她說,他們家還有一些存糧,兒女在外面打工,偶爾也會寄錢回來,如果沒糧食吃了,他們不會不管。
記者發現,除了稻谷,沿途地里的大部分蔬菜都枯黃了,菜葉散落一地,走在上面發出“咔嚓咔嚓”的聲響。
團山子組63歲老人于守維帶著記者來到一塊魚塘旁。放眼望去,魚塘很大,但開裂嚴重,記者用手掌測試了一下,最小的裂口也能放進一只手掌,深度有10多厘米。
在于守維家的后山旁,一口井已經干枯。老人說,這口井是他們三家人共用的,現在沒水了,他們只能到一公里外的小河溝去挑,天氣太熱,只能早晨出門,挑回來省著用。
水井干得見底
60歲的騰德素家里養了5頭豬,她現在擔心的不是吃水問題,而是她家的5頭豬能否“挺過去”。她說,村里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,剩下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,她在他們中算“年輕人”,加上現在體力還好,吃水問題能夠自己解決,現在最擔心的是家里那幾頭豬,那是他們家最大的收入來源,一旦熱死了,損失慘重。
為了防止幾頭豬出現意外,騰德素在每個豬圈里都安裝了吊扇,每天11時到次日6時都一直開著。
村民在路邊等著接水
來龍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張林說,來龍村是由原3個省級脫貧村合并的,共有3172人,目前大部分出去打工了,剩下的“留守老人”有400多人。這段時間村里的旱情確實比較嚴重,8月15日,消防隊已經來送過一次水了。他們已向鎮上反映了村里的旱情,正在積極想辦法解決村民的人畜飲水問題。
據仁和鎮8月21日上報的最新旱情數據顯示,截至當天,當地已持續遭遇旱情22天,IV級響應,累計投入抗旱人數2700人、機電井200眼、機電抗旱設備400臺、機動運水車12輛,群眾自籌投入抗旱資金46.5萬元。